青春筑梦行 化材学子建功在基层(二)选调生唐梓涵有感

发布时间:2022-04-15浏览次数:537

曾经有人说过,“90后”“00后”是娇滴滴的一代,是“长不大的孩子”,但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青年人奋斗的身影成为亮丽的风景,青年人火热的干劲振奋人心。开山岛上的年轻人接过守岛接力棒,用青春奋斗续写爱国奉献的崭新篇章;扎根农村的乡村振兴干部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用坚定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在故宫博物院深耕的年轻人,以匠心独运的创造,让古老的紫禁城焕发新的活力……各行各业的青年把理想和抱负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实现了自已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注入正能量。



大一时曾上过职业生涯规划课,那时的自己对接下来的生活没有规划,只期望莫要辜负这青春韶华。四年后,从高校应届毕业生蜕变为选调生,我感觉这不仅仅是选择了一种职业,也是选择了一种人生,更是选择了一种信念。不求自己的工作日进斗金,不求自己的人生光鲜耀眼,不求自己的生活闲适安逸,只求能在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恪尽职守中一展理想抱负、奉献毕生精力、体现自身价值。“选调生”三个字重千钧。一个“选”字,要求我们要坚定选择,把全部忠诚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中去。一个“调”字,提示我们要涵养格调,谦虚谨慎、务实担当,博学笃行、精进不休。一个“生”字,警醒我们要健康生长,既要在工作中增本领、长オ干,更要时刻注意正己身、明大德。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选调生,要有“归零”意识、实践意识、为民意识、担当意识、自律意识,以实干担当彰显忠诚于党的决心、以无私奉献展现服务人民的赤诚。在未曾踏足淮北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也曾迷茫、彷徨,众所周知,选调生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我们可能不缺专业知识的学历,但是缺乏基层一线的摸滚打爬,缺乏处理急难险重事件的阅历。不缺做成一件大事的干劲,但缺乏一种坚持和坚守,缺乏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韧劲,不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情感,但缺乏与老百姓点滴相处的感情。所以我担心自己不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不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甚至还担心自己水土不服,听不懂方言、吃不惯当地的食物……但当我真正报到时,领导的热情关怀、同事的关心照顾、村民的热心接待,这些点点滴滴让我感受来自组织的温暖,更让我坚定要争做“三人”,扎根基层,耕耘基层。树立远大理想,做持续奔跑的“追梦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需要新担当,要树立远大理想,涵养“大我”与“无我”之情怀,把使命扛在肩上,做到有志气、志趣、志向。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平日里要多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一有空余的时间,我就会翻阅《求是》、《半月谈》、《党建研究》等杂志;浏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发表的动态文章,加深对国情政策的了解。同时,积极向共产党员网、选调生网投稿,向前辈取经、与调友交流,夯实理论基础。目前领导交代的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就是我的目标,接下来我也会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心中有责任,眼中有活。在持续努力中追梦圆梦、实现个人价值,为基层乡镇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勇于担当责任,做表里如一的“老实人”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都要做到勇于担当、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还记得刚到村上报到,恰逢村两委换届选举,领导告诉我换届就是最好的政治历练、也是对一个干部的政治考验,接下来就安排我参与村民宣传、候选人考察、换届文件起草工作,村书记带着我走村串户宣讲政策,并借机让我跟群众“认个门”,每到一家,书记都会介绍该户的家庭情况,手把手教我怎么跟群众打交道,还教给我一些土办法,边拉家常边了解群众思想、摸排候选人,从谈话记录、选民登记,到第一次主持会议,我逐渐找到基层工作的感觉。

紧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开展春节疫情防控工作,挨个给外出务工人员打电话,劝导他们就地过年不返乡,上门给老年人注册登记安康码,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都是小事。但我体会到,基层工作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杂事,但每一件都关乎民生、关乎家庭,都是一份责任,就要踏踏实实地办好,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群众对干部才有信任,对党和组织才会有真感情。

坚持人民至上,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二字重千钧。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气。平日里要俯首甘为“孺子牛”,正因我也经历过急难愁盼的事情,我才会更加的将心比心,其实群众要求的很简单,那就是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高质量的解决,没有了烦心事,自然就露出了笑容。“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基层工作重在实干,不能只坐办公室,要给双脚绑上“实干为民”的沙袋,把力量加上去沉下来,真正走进基层,在基层中不断地锻炼脚力。

到村以来,我每天骑着“小电驴”往返于村庄和住所,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户厕改造、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皖北的冬天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很“不友好”,五点的天刚蒙蒙亮,地上结着一层白霜,套上最厚的棉袄,贴上暖宝宝,开始新一天的排查。从村东走到村西,对照着名单,挨家挨户的排查环境整治和户改厕的整改落实情况。

“婶,天冷上冻了,我来看看恁(你)家厕所可能正常使用,有问题给恁修。”“是小唐啊,管用管用,上次村里给俺家通过了,好的很,起这么早吃饭没,快进屋搞碗汤暖暖。”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冷,却又很暖。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也会做到用脚步去丈量民情,常在村中调研、多做笔记,做到多看、多问、多想。真正触摸百姓脉搏,倾听人民声音。胡乔木写道:“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只有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想村民之所想、以百姓心为心。要以“此生屋檐尽荒草,唯思报国解民忧”的家国情怀扎根基层,以“民之所需,行之所至”的为民情怀服务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用心开展群众工作,努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共产党人的“赶考”永不止步,作为奋进一代,我们要主动在新时代跳出“舒适区”,在“不容易”面前不退缩,在“不可能”面前不放弃,争做“三人”,坚定地用青春朝气走好泥泞道路,用青春勇气接下烫手山芋,用青春力气啃好最硬骨头,时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端正态度、坚定步伐,在新时代拼出一番新景象。



给后辈五点寄语

一是要明确自己的方向,认准自己的目标,结合自身的优势特长以及兴趣爱好,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合理规划。

二是要勇于面对失败,初入社会的我们往往血气方刚、踌躇满志,但经验不足、容易碰壁,这时候要学会反思、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磨炼意志,从而转败为胜。

三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要稳稳当当踏好迈出的每一步,坚决杜绝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四是要坚持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学习,在书中学,更要在实践中学,唯有实践出真知。

五是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于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敢于做先锋,而不做看客、当过客。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莫要在最该奋斗的岁月选择安逸。愿诸位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文、图/唐梓涵 审/张继山)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