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汉英笔译》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2-06-10浏览次数:533

《英汉/汉英笔译》课程标准

1.前言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翻译工作的基本流程,熟练掌握翻译基本技能,如转性译法、具体译法、抽象译法、增词译法等,并通过反复的翻译实践向学生传授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英汉和汉英对译的常用方法与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翻译活动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学习一定的翻译知识,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1.1课程代码、名称

课程代码:FL2064211/ FL2064212

课程中文名称:英汉/汉英笔译(一)、(二)

课程英文名称: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II

1.2学时与适用对象

学时:理论教学16学时+实验实训48学时

适用对象: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

1.3课程属性

1.3.1课程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能进行英汉互译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翻译活动奠定基础,能够从事基本的翻译工作。

1.3.2课程性质

《英汉/汉英笔译》是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讲授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

1.3.3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

本课程在第五、六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如《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阅读》及有关文化类课程均与该课程关系密切,为本课程的开设起到基础性的前导作用。

2.课程教学设计

2.1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本课程设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英语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易到难的原则,设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翻译工作坊项目,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互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重视课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重视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并积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努力实现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具体教学组织设计上,要以真实工作任务或模拟项目组织教学,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3.课程目标

3.1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持之以恒的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翻译实践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具体目标

3.2.1知识方面目标

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式、篇章及修辞等方面的差异;了解英汉互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书的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

3.2.2能力方面目标

培养学生的母语水平和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掌握和运用英汉互译的翻译技能; 能够忠实、通畅地翻译中等难度的英、汉语文章

3.2.3 素质方面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英、汉语言文化素养;规范准确的英、汉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工具的使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内容标准

4.1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根据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并能适时修订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积极汲取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较为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一致。

4.2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

第二节  翻译的目的

第三节  翻译的标准

第四节  翻译的条件

教学目的:了解国内外有关翻译的定义,熟悉翻译过程中翻译标准的把握

教学重点:翻译的定义,翻译的标准

教学难点:翻译的定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评法、演示法

作业形式:句子翻译,篇章翻译

第二章语义翻译

第一节  理解中的选义

第二节  表达中的选词

第三节  翻译中的灵活性

第四节  翻译中的多样性

第五节  直译与意译

教学目的:了解理解中的选义、表达中的选词的方法,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把握

教学重点:理解中的选义,表达中的选词

教学难点:翻译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评法、演示法

作业形式:句子翻译,篇章翻译

第三章词法翻译

第一节  转性译法

第二节  具体译法

第三节  抽象译法

第四节  增词译法

第五节  省词译法

教学目的:了解各种词法翻译的方法,掌握其在翻译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各种词法翻译法在翻译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具体译法、抽象译法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评法、演示法

作业形式:句子翻译,篇章翻译

第四章句法翻译

第一节  换序译法

第二节  断句译法

第三节  合句译法

第四节  转态译法

第五节  正反译法

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句法翻译方法,掌握其在翻译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各种句法翻译法在翻译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换序译法、合句译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评法、演示法

作业形式:句子翻译,篇章翻译

第五章成语与翻译

第一节  英汉成语互译

第二节  谚语的翻译

教学目的:了解英汉成语互译的翻译方法,掌握其在翻译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英汉成语互译,谚语的翻译

教学难点:英汉成语互译的翻译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评法、演示法

作业形式:句子翻译,篇章翻译

第六章辞格与翻译

第一节  直译法(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

第二节  意译法(对偶,双关,顶真,反复等)

教学目的:了解直译法和意译法在辞格翻译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直译法和意译法在辞格翻译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意译法在辞格翻译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评法、演示法

作业形式:句子翻译,篇章翻译

4.3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单元名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建议学时

1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

第二节  翻译的目的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2

第三节  翻译的标准

第四节  翻译的条件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3

第二章  语义翻译

第一节  理解中的选义

第二节  表达中的选词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4

第三节  翻译中的灵活性

第四节  翻译中的多样性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5

第五节  直译与意译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6

第三章  词法翻译

第一节  转性译法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7

第二节  具体译法

第三节  抽象译法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8

第四节  增词译法

第五节  省词译法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9

第四章  句法翻译

第一节  换序译法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10

第二节  断句译法

第三节  合句译法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11

第四节  转态译法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12

第五节  正反译法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13

第五章  成语与翻译

第一节  英汉成语互译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14

第二节  谚语的翻译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15

第六章  辞格与翻译

第一节  直译法(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16

第二节  意译法(对偶,双关,顶真,反复等)

熟练掌握

理论教学1学时+

实验实训3学时

5. 实施建议与要求

5.1师资队伍

本课程具有3名主讲教师,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1名,均具有硕士学位;均符合岗位资格要求;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梯队。课程负责人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硕士学位,师德良好;近三年担任过该门课程教学任务;能够履行课程负责人职责;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较好。

5.2教学条件

5.2.1使用教材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 第三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5.2.2主要教学参考书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吕瑞昌等.汉英翻译教程[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5)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陈宏薇等.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3教学组织与管理

本课程教学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要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任务书、试卷等教学文件完备规范,保存好。

5.4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师重视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积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努力实现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好、效果满意的教学效果。

5.5 课程评价与建议

本课程评价有一套常规的考核办法;今后的试题、试卷难度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评分过程规范要合理,评分要准确,要有试卷和成绩质量分析报告,其中成绩质量分析中肯、翔实,能认真进行课程评价工作总结。

2 考核成绩表

  

 

  

 

  

 

  

 

考核类别

序号

考核方式

单项成绩(百分制)

权重

考核结果

 

 

 

过程性评价

1

平时出勤、考勤

点名等

20

0.2

 

 

2

课堂表现

回答问题情况等

30

0.3

 

3

小组翻译工作坊

完成项目质量情况等

50

0.5

 

 

过程考核总成绩

 

终结性评价

4

理论考核(闭卷考试)

 

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