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标准
1. 前言
商务英语专业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与竞争的需要,旨在培养能胜任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国际交流等部门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商贸英语专门人才。《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与主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商务英语专业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与四个回归,制定一套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适应学校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行之有效的课程标准意义重大。
1.1课程代码、名称
课程代码:FL2384111 FL2384112
课程中文名称:商务英语阅读
课程英文名称: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1.2学时与适用对象
1. FL2384111 24学时 (理论学时): 大一上
2. FL2384112 32学时(理论学时): 大一下
1.3课程属性
1.3.1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主干课程,它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各类商务英语报刊文章,掌握一定阅读技巧与词汇积累,熟悉商务文章的写作特点,培养分析、推理与商务思维能力,通晓基本商务知识、为学生学习其它涉外商务专业课程打好英语基础。
1.3.2课程性质
从能力结构来说, 该课程属于专业能力培养模块;
从能力类别来说, 该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能力类别;
从课程模块来看, 该课程着重培养基础语言能力。
1.3.3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
本课程以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为依托,要求学习者在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及技能运用的基础上,强化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学习者需把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的运用结合起来,两者融会贯通.因此,该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对于商务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课程教学设计
2.1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 而课程标准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指导依据。《商务英语阅读》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标准是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根据其在《hjc老黄金城官网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作用、性质与任务而制定的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在内的综合性标准。充分体现了服务于人才培养整体目标的原则。同时还以学生为主,突出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体现“英语与商务相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系统的商务基础知识、善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商务管理、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等部门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门人才。在毕业后的三到五年内,能够熟悉对外贸易经营的主要环节,能熟练操作相关事务,同时语言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和以“外语加技能”为特色的经贸类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业务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商务英语阅读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内必修课程与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定位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巧,并学会人际沟通,掌握基本阅读技巧、商务知识,提高英语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能有效开展课前预习、课堂讨论与学习,及课后自学、复习和课外知识拓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的实施,对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具有支撑和保证作用。
3.课程目标
3.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知识及英语文化,理解西方报刊等媒体中报道和论述国际商务的文章,掌握这类文章的文体、语言和内容特点,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熟悉国际商务知识,汉英语言及中西文化的差异,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养成细读、略读、查阅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收集、整理、理解和研究国际商务信息的能力,锻炼其商务语言理解、逻辑思维能力和欣赏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关商务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及理论基础,聚焦于视野和速度,帮助学生扩大商务知识面,全面提高阅读商务文章的能力与技巧,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3.2具体目标
3.2.1知识方面目标
通过英语阅读技巧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拓展思维。学习有关商务活动的实用语言材料,熟悉商务英语文章的类型及写作特点,掌握相当数量的商务词汇,熟悉一般商务表达,读懂难度中等的商务英语报刊、杂志及商务活动报道和评论文章,能将一般性商务英语文章译成汉语。
3.2.2能力方面目标
1)能阅读中等难度的商务英语文章,理解大意、掌握相关细节与事实,并能进行相应的判断、分析、推理和概括,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以上。
2)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并能就有关商务主题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流利、清晰,无明显语法错误,符合商务英语表达习惯。能够大胆上台表达观点,具备自我分析和自我推销的能力,并用PPT或其他形式开展全班交流活动。
3)能听懂中等难度的商务英语材料,并能对材料进行分析与运用。
4)熟悉日常应用文与商务英语文章的写作技巧与方法,能用英语语言进行一般性写作,表达清楚,语法正确。
3.2.3 素质方面目标
1)通过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了解西方文化与商务知识,提高人文素质与商务意识,拓展国际视野与创新思维。
2)依据专业和课程特色,培养学生的综合商务语言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商务实践能力,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与他人交流、沟通、分享,有团队合作意识。
4. 内容标准
4.1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按照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与等级标准(试行)中的要求:
有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的教学大纲,并能适时修订;
课程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4.2教学内容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一致。
设计各类实践活动要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
具体安排见4.3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3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 商务英语阅读(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学单元名称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建议学时 |
1 | Unit 1 Business Start-ups | Have a general knowledge of business start-ups. | 4 |
2 | Unit 2 Marketing | Have a general knowledge of marketing. | 4 |
3 | Unit 3 Advertising | Have a general knowledge of advertising. | 4 |
4 | Unit 4 Stocks | Have a general knowledge of stocks. | 4 |
5 | Unit 5 E-commerce | Have a general knowledge of E-commerce. | 4 |
6 | Unit 6 Innovation | Have a general knowledge of innovation. | 4 |
5. 实施建议与要求
5.1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3人, 均具有硕士学位;学缘结构合理。师资队伍分工明确,教学课件制作团队协作,及时总结交流教学和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成员教学经验丰富,曾承担过《商务英语翻译》、《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商务英语综合技能》等课程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好评。
成员发表教研论文数篇。其中,徐朝友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CSSCI论文9篇),出版专著与译著多部,主编教材1部,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曾获“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5.2教学条件
5.2.1使用教材
谢文怡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5.2.2主要教学参考书
(1)王关富. 商务英语阅读(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艳艳. 商务英语阅读(1)[M]. 上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3)叶兴国. 商务英语阅读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5.3教学组织与管理
1.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落实到位
2.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课件、学生名单及试卷等教学文件完备规范
5.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积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与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发展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与课下阅读、练习为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广泛查阅资料;课上积极互动与讨论,课后广泛阅读,完成课后练习。做到基本功扎实,在商务英语阅读技能等方面得到训练与提高。
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恰当充分使用,师生互动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人数占课程任课教师的比例超过90%;多媒体课件质量较高。
5.5 课程评价与建议
表2 考核成绩表
姓 名 |
| 班 级 |
| |||
学 号 |
| 专 业 |
| |||
考核类别 | 序号 | 考核内容 | 考核方式 | 单项成绩(百分制) | 权重 | 考核结果 |
过程性评价 | 1 | 平时出勤、考勤 | 点名等 | 20 | 0.2 |
|
2 | 课堂参与 | 课堂发言等 | 30 | 0.3 |
| |
3 | 课后作业 | 完成质量 | 30 | 0.3 |
| |
4 | 小组讨论与PPT展示 | 演示、讨论 | 20 | 0.2 |
| |
5 |
|
|
|
|
| |
6 |
|
|
|
|
| |
7 |
|
|
|
|
| |
过程考核总成绩 |
| |||||
终结性评价 | 8 | 理论考核(闭卷考试) |
| |||
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