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30日,师范英语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线上观看“第二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研究生论坛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外语教育高端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开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磊副研究员、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全国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分别致辞。
随后进行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主旨发言。首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作了题为“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看未来英语教师素养”的报告,在分析课程标准新变化的基础上,指出外语基础教育的素养本位,为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杨延宁教授做作了题为“多语教育视野下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报告,在详细分析我国多语教育背景及我国中学对多语教师需求实际的基础上,探索多语视野下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东北师范大学周桂君教授作了题为“基于‘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的教育硕士教育实践模式探索”的报告,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践基地为例,在分析教育实践改革背景基础上,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从多维角度介绍了教育实践模式的内涵、特点及成效。
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作了题为“面向未来需要的英语师范人才培养”的报告,分析了未来英语教师的素质和当下培养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英语师范生教育面向未来的当下任务。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旭教授作了题为“跨文化教育与未来教师人格之培养”的报告,从跨文化角度介绍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路径。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永祥教授作了题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缺失与对策”的报告,分析了当下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缺失现状及原因,提出应着重从教材、教师、学生和测试四个方面强调英语教育中的本土文化因素。
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作了题为“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复合型乡村英语教育振兴卓越人才培养”的报告,围绕英语教育如何更好的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乡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中外合作、校地融合、问题导向”的新人才培养模式。
闽南师范大学张龙海教授作了题为“落实师范专业认证‘主线’持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报告,从专业认证做法与成效、常见问题及对策与思考等方面介绍了闽南师范大学专业认证实践。
最后,陕西师范大学刘全国教授作了题为“基于TPACK框架的五位一体外语全人课程开发与建设:陕西师范大学的个案”的报告,通过介绍陕西师范大学的具体做法,以点破面,分析了“五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
29日下午-30日的分组论坛同样精彩。分论坛总计九组,分别以英国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翻译学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会话分析与语用研究和外语教育研究为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通过本次会议学习,教研室全体参会教师更深刻地领会了新课标的修订与教育改革精神,并将付诸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持续提高英语师范生培养质量、扎实推进英语师范类专业认证、强化学科建设。
(文、图/赵雅芸 审/余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