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大学英语(二)教研室全体教师在线观看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跨文化研究论丛》和《中国ESP研究》编辑部协办的首届全国外语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
本届论坛主题为“外语教材研究:全球视角与本土创新”(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Local Innovations),设主旨报告、专题研讨,与分组发言,聚共同探讨外语教材研究创新路径,助力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外语教材体系。
论坛由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陈矛的讲话拉开帷幕,她强调,高校英文教材编写进入了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面临新挑战。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立足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加快“中国外语”教材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学上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主张。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任文院长在题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讲义》(英文版)翻译与教学”主旨报告中提到时政文献翻译要遵循忠实为要,融通中外的原则。任文强调译者应该在时政文献外译中深刻把握“变”与“不变”的原则。且以笔译课程为例,提到思政教学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结合,思想内容学习与翻译技能讲解的结合,正文本翻译与副文本翻译结合,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结合。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丹教授在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讲义》报告结束后总结道:《讲义》英文版通过具体实例结合教学实践,将教育理论中国化,把推进三全育人建设提到新的高度。国际社会评价《讲义》忠实原文,表述准确,译文流畅,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教育理念具重要意义。
谢菲尔德大学教授奈杰尔·哈伍德(Nigel Harwood ) 就外语教材发展分享研究成果,指出应关注教材内容, 教材使用,教材编写。具体阐述了教材内容指的是教材应该包括和不包括的主题,语言信息,文化;教材使用包括探讨教师和学习者如何在课内课外使用教材;教材编写包括教材编写的规范和具体措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欣院长总结指出应该关注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以及要重点考量编制中的教材是否是有效教学工具。
教研室成员全程参与学习,认真聆听各位专家的报告,学习分组发言中针对中国外语教学提出的前沿方法及经验。对推动学院课程建设及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有积极意义。
(文/周婧 图/王钢 审/余荣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