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一)教研室参加首届全国外语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2-11-28浏览次数:357

11月26-27日,首届全国外语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外语教材研究会于云端开幕,本届会议主题为“外语教材研究:全球视角与本土创新”。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中心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跨文化研究论丛》《中国ESP研究》编辑部协办。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此次研讨会。

教育部教材局陈矛副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教授、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教授、扬州大学原副校长俞洪亮教授、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编审和多位外语界多位知名学者出席开幕式并作开幕致辞。

此次会议设有主旨报告、专题研讨与分组发言,国内外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共同探讨外语教材创新路径,助力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外语教材体系。其中,罗选民教授指出以往英语教材大多追求西方文学和文化知识,却忽略了国家的文化战略。他强调,如今高校英语教材编写应注重文化自觉和认知体验。“文化自觉”指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学生需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接触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任文教授在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中文版特点的基础上,分享了英文版在翻译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如何将其纳入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同时就如何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分享了宝贵经验,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不仅可以作为翻译专业学生时政文献翻译课程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视译、回译的练习资料,还可以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演讲课程、词汇学课程等。谢菲尔德大学的Nigel Harwood教授首先指出研究教材的重要性,然后梳理了教材研究的三种类型:教材内容研究、教材使用研究、教材出版研究。Harwood教授通过具体研究案例阐释了三种类型研究的特点和应用,并提出教材研究创新的方向,如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度”或“抵触性”,教材如何促进教师发展等,为未来的外语教材研究提供启示。

伴随着世界范围外语教育的大发展,外语教材亦与时俱进,相互借鉴,不断更新迭代,日益呈现出“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外语教育蓬勃发展,外语教材建设欣欣向荣,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国内外外语教材的实践创新呼唤着外语教材研究者做出理论创新,并进一步推动新一代外语教材建设。此次会议为推动中国外语教材研究,成功搭建了高层次、高水平、高站位的学术交流平台。

                                  /图 马曼华 审/余荣琦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