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学科竞赛项目化团队年度“耕耘录”之二 “安徽省跨文化能力大赛”团队(英语组)

发布时间:2023-01-01浏览次数:626

一、赛事介绍

(一)大赛主办方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安徽大学

技术支持: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竞赛内容

1.校赛(初赛)内容包括案例开发与展示分析、回答评委提问。参赛团队围绕“公共外交”“商务沟通”“多元文化生活”三个主题中的一个,共同开发编写跨文化交际案例,通过会话、访谈、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配合使用PPT进行案例展示,展示后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展示分析时间不少于8分钟、不超过10分钟。随后,参赛团队回答评委提问,时间2分钟。

2.省赛(决赛)内容包括国际知识问答、案例展示分析、讲述中国故事、回答评委提问等。省赛第一阶段为参赛作品通讯评审,包括案例文本和案例展示分析视频。参赛团队须于省赛报名时提交参赛作品,案例文本的格式篇幅参考《“外教社杯”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历届优秀案例选评》,视频时长不少于8分钟、不超过10分钟。省赛第二阶段为线上比赛,按照“国际知识问答环节——案例展示分析环节——讲述中国故事环节”的先后顺序进行。国际知识问答环节,参赛团队抽取一组题目(4道题),由一名选手回答,每题1分,满分4分,当场记分,时间2分钟。案例展示分析环节,首先由工作人员线上播放参赛团队报名时提交的案例展示分析视频。随后,参赛团队派出另一名选手回答评委提问,时间2分钟,评委出题不计时。讲述中国故事环节,参赛团队根据组委会提供的与中国文化、安徽地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图文信息,派出第三名选手进行中国故事讲述,时间不少于2分钟、不超过3分钟。

校赛(初赛)由各参赛高校参照决赛要求自行组织,最终每校每组按名额推荐参赛团队报名参加省赛(决赛)。省赛(决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成绩前60%的参赛团队进入第二阶段,总成绩排名后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3.竞赛规模与目的

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面向全省本科院校的B类赛事2022年英语专业组共有29所本科院校参赛18支参赛队伍晋级省赛决赛。参赛学校有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综合类大学,也有合肥学院、黄山学院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赛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赛促教”全面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深化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以赛促学”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外语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章和“徽风皖韵”的外语诠释,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二、赛事项目化团队历史成绩与本年度突破

(一)赛事项目化团队历史成绩

2021年,我院组建了由一支由1名英语专业学生和2名公外学生构成的英语组参赛队伍,以东京奥运会为背景的跨文化冲突选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以及解决方案。参赛团队在与全省34所高校参赛队伍的比拼中晋级省赛决赛,最终,以省赛决赛第13的成绩获得三等奖,这是我校参加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以来首次取得奖项,实现了获奖零突破。

(二)今年的突破

2022年,我们组建了3名英语专业学生的参赛团队,以中企外派员工在巴西的跨文化适应为选题,讲述了中企外派员工遇到的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描述了他是如何克服挑战实现跨文化能力增长,由外派“小白”成长为外派“老兵”的故事。今年我们省赛以决赛第4名的好成绩获得二等奖的骄人战绩,提升了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显示度与美誉度,提振了赛事项目化指导团队的信心。

三、赛事项目化团队

(一)团队介绍

本赛事项目化团队共有成员12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博士2名),讲师6名,助教3名,梯队合理。高职称教师指导经验丰富、理论储备丰富,责任心强;年轻教师富有激情,干劲十足,乐于奉献。

团队成员:胡丽、李成飞、王娟、江淑婧、徐洁、汪琳、余仁能、徐海容、黄洁茹、彭金花、慕媛媛、余鹏。

(二)指导团队运作方式

本团队分工明确,指导教师团队前期进行集体文献理论学习,熟悉跨文化基础理论。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英语专业教师负责选择本专业的学生,大外的指导教师负责从所带班级中选择公外的参赛学生。在完成参赛学生的初选之后,开始定期集中跨文化培训。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高职称教师负责指导方案制定,理论指导,指导教师分组备课,为参赛学生开展跨文化专题培训。在完成第一轮培训之后,再次举办省赛参赛选手的选拔,然后按照指导教师轮值的方式,安排今年的省赛指导教师团队,继续开展省赛参赛团队的指导,包括案例开发、理论强化培训、PPT制作、视频拍摄等工作,以及晋级决赛的知识竞答、理论阐释以及中国故事的强化训练。

四、赛事项目化团队年度纪实

(一)年度指导计划

1.指导教师搜集阅读大量跨文化交际的专著、论文,理解吃透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

2.指导教师搭建学习共同体,每月开展12次集体学习会,在学习会上,交流跨文化交际理论,观摩历年跨赛的获奖作品,总结凝练指导计划;

3.指导教师团队集体备课,两人一组为所有选拔的选手开展跨文化培训;

4.指导教师团队针对性地指导省赛参赛选手参赛作品的案例开发、理论应用以及表演的语言、台风打磨。

(二)学生选拔过程

1.面向全校学生进行首轮筛选,参赛选手根据自身学习或经历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时间为2分钟。选拔进入决赛的同学将有机会进入跨文化能力大赛项目团队,接受系统、专业的辅导,并最终角逐晋级省赛参赛团队。

2. 跨文化指导教师团队两人一组,对第一轮选拔的跨赛选手开展了5轮跨文化理论以及比赛技能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省赛参赛选手的最后选拔,最终三名英语专业学生和公外学生入选省赛复赛。

(三)具体指导过程

1. 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培训,包括霍夫斯泰德文化六维、高低语境、文化适应理论模型等;

2. 历年优秀参赛视频观摩总结提炼;

3. 英语口语表达、台风表现打磨;

4. 跨文化冲突案例选题、撰写、打磨。

5. PPT制作,情景剧演练,作品成型,视频拍摄。

(四)指导教师心得与赛事年度指导总结

回首这一年度的跨文化能力大赛指导参赛的全过程,指导教师团队感到很欣喜,自己的不辞劳苦终于在年末获得了丰收。在外国语学院学科竞赛项目化实施的背景下,我们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组建了跨文化能力大赛指导团队,去年我们实现了该项赛事获奖零突破,以省赛决赛第13名的好成绩获得三等奖,今年我们更是以决赛第4名的好成绩获得二等奖的骄人战绩,让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都备受鼓舞。获得这些奖项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指导教师团队的全情付出以及学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学科竞赛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竞赛成绩的提高要经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老师们用真心、真情、真爱去付出。学科竞赛屡次获奖,喜讯连连,彰显了我院的办学实力,我们的学生一样可以拥有和高层次院校一绝高下的实力与信心。我们要将学科竞赛融入平时的教学中,让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梳理和分析历年竞赛获奖作品的特点,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学科竞赛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总结凝练经验,争取更进层楼。

五、参赛学生心得

(一)参赛目的

高绮玥:竞赛可以提升英语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大赛是锻炼个人英语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的绝佳机会。在备赛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大量关于中国、巴西等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也积累了许多地道的表达形式。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我们应该专业学习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智慧”。我们团队在案例设计中以中国员工外派巴西的故事为载体,以个人的“走出去”所获得的成功为例,体现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中国“走出去”战略所取得的斐然成效。

任珊珊:在我的印象里,我以为的外语比赛都是演讲、辩论、阅读等类型,所以当时看到这个比赛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形式。后来了解到跨文化能力大赛旨在增强我们的跨文化意识,让我们可以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备赛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也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周汪宇:在刚接触跨文化比赛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准备。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地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旨在解决由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偏见或误解,而我们就是要在生活中寻找跨文化的事例,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去分析事例中的跨文化冲突,并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在最终决赛阶段,比赛会围绕国际知识和讲好中国故事来出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这样才能在比赛时从容应对。

(二)备赛过程

1. 撰写台词稿、案例分析稿。这个阶段,在指导教师李成飞和胡丽的引领下,我们团队进行了反复地思考和讨论,最终定下了初稿。

2. PPT制作、道具制作、指导老师进行修改、润色,最终定稿。在这个阶段,老师们帮助我们反复推敲、打磨细节,力求完美,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稿件。

3. 演绎情境,反复练习。在这个阶段,我们团队在反复地练习中不断磨合、不断修改。经历了由最初的状况百出到最后录制参赛视频时自信流畅的过程。

4. 积累大量关于中国故事的材料,深入理解案例开发所运用的理论。

(三)体验与收获

高绮玥:本次比赛带给我的体验是美好而快乐的,这离不开老师的指导、鼓励和陪伴,也离不开队友的支持和协作。在比赛中我收获了许多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也了解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更加深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任珊珊;这次比赛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充实、很热血,你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开始查找资料,和自己的队友和老师一起去完善案例分析案例,在这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不论是专业上,还是技能上,你都会有所收获。在参加完这次比赛后,我了解到了自身需要提升的有哪些方面,我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自己在表达和问题分析方面的进步。

周汪宇:通过这次比赛,我对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了解学习到多个跨文化交际理论,此外,作为队长,我需要及时和队友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我们的方向正确,思路清晰,同时也要保证团队的进度,这提升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给下届学生的话

高绮玥:“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多积累,多感悟,积极参赛,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创造出新的辉煌!

任珊珊: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比备赛中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能够和自己的队友们团结努力,在比赛中能够出色表现,最后能够有所收获!

周汪宇:对以后参赛的同学,我想说,要用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因为新颖的案例能让人眼前一亮,可能更容易得到青睐,同时,也要多多学习各种跨文化交际理论,避免采用老套的情节,在比赛中也要注意案例设计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文、图/李成飞、李明  /余荣琦)

 

 

 


XML 地图